曾几何时,“高周转、高杠杆、高负债”(简称“三高”),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主流。不断扩张的经营规模,不断扩充的土地储备,以及从金融机构那里源源不断获取资金、“借新还旧”的能力,在楼市“繁荣期”,“三高”成为房企扩张的利器,无往而不利。
2007年,中城联盟曾组织中国内地一批知名开发商去台湾考察,在与当地房企座谈时,有媒体问带队的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:中国大陆的开发商与台湾的开发商有何区别?
冯仑说,中国内地的开发商很“用力”,台湾的开发商很“用心”。
过往三十余年的发展,不仅开发商在“用力”,地方政府也撸起袖子大搞“土地财政”。开发商用足金融杠杆大肆“扩储”,大量的房子造出来,又很快销售一空,它的确让许许多多的城市告别房屋“短缺”。在这些年,城市发展因此日新月异,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配套的完善,仿佛进入了“快车道”甚至“超车道”。
经由部分房产中介和金融部门的加持,“炒房”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新生的职业,一夜暴富的“神话”在职场,在街巷,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“觉悟”较早的平民百姓瞅准机会从中获得财富的倍速增长,更有甚者玩起了“高杠杆、高负债、高回报”的游戏。
2020年8月,对于中国楼市来讲,是一道“分水岭”。这个月底,市场传出12家头部房企被人民银行、住建部要求纳入“三道红线”监管的新闻,随后,房地产金融政策也进一步收紧,针对银行端的“两道红线”监管要求强势推行,这两大政策的发力点,直打房地产开发的“七寸”,可见国家维护金融安全,实施“房住不炒”战略的决心。
有评论称,“三道红线”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亚于2002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。在2002年以前,房地产行业处于土地红利时代,谁有地谁就能赚钱;2002年土地招拍挂制度将行业拉入金融红利阶段,房地产企业利用金融杠杆,通过高周转模式打响规模战役,房企杠杆率持续攀升,以致房地产行业被视为现阶段我们国家最大的“灰犀牛”。
“三道红线”把企业拉回同一个起点,“三高”模式告急,房企进入管理红利时代,产品品质、服务、成本管控、现金流管理等已经成为决定房企生死成败的硬性指标。
庄闲和曾经也是“三高”的参与者、受益者和受害者。为了冲规模,庄闲和一度放大“杠杆”,借了一些不该借的钱,有时一块地刚刚拍下来,门外已经站着十几家金融机构想给庄闲和做融资。
庄闲和有自己的坚守。自1996年以来,庄闲和坚持品质品牌路线,不仅以“院子”系特立独行于行业,而且在高品质服务领域开时代之风气,被视为行业发展的“一股清流”。
8月28日,庄闲和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中国院子出席一场公开活动时,第一次“官宣”新战略:庄闲和将去“规模化”,走“小而精”“小而美”之路。
这是新的行业逻辑下庄闲和的积极调整,也是庄闲和品质品牌路线的主动升维。正如黄其森所说,好的产品,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,而产品的价值也需要时间去检验。
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美好生活,当然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房产精品和社区服务。这客观上也是庄闲和“小而精”“小而美”新战略最真实最持久的市场支持。
从来没有什么“物美”又“价廉”的物品,“多”“快”“好”“省”的事情也永远不可能同时发生。我们希望,走出“三高”误区的房地产行业能够回归需求,聆听客户声音,从“用力”狂奔,转变为“用心”对待,努力实现从旧的“三高”(高周转、高杠杆、高负债),到新的“三高”(高品质、高品味、高满意度)的大转变。
跌倒于“三高”,重新爬起来的庄闲和痛定思痛,“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饮”。庄闲和选择“小而精”“小而美”,既是对行业“新三高”呼声的适时回应,也是庄闲和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。
时间已证明一切。
时间将证明一切。